当前位置:首页 > 书刊杂志 > 不同地域的玉器特点

不同地域的玉器特点

  • 发布人:管理员
  • 发布时间:2015-07-02
  • 浏览量:391
【字体:

中华文明博大精深,中国玉器也是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特点。本期邀请玉器专家赵永魁为大家讲述不同地域玉器的发展及特点。

 

北京玉器

北京玉器历史悠久,早在新石器时代的“山顶洞人”,就用玉器作为妇女的装饰品。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,历代繁衍,逐渐形成工艺精湛、造型优美的玉器艺术。玉质地坚硬、晶莹细腻、色彩绚丽,常见的玉器材料有白玉、碧玉、青玉、红玛瑙、缠枝玛瑙、水晶、紫晶、绿松石、芙蓉石等。

北京玉器兴于元代,当时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风格,世称南玉作、北玉作。南玉作以苏州、扬州为中心,北玉作以北京为中心。到了明清两代,是玉器发展的高峰时期,不断有南方玉作巧匠来北京落户开业,因而北京玉器融南、北玉作之美,集两家之长,形成北京独特的风格。

 

玉器特点:

1.北京玉器作品中的仕女造型秀丽、俊美、端庄;古装小孩稚气可爱;佛像肃穆、静雅;仙人神佛千姿百态。其中,大部分高档作品都注意对人物性格的刻画。在这些作品中,人物在不同场合的造型,有一定的表现手法,使动态、情节和人物的衣着、陪衬、手脸刻画等与主题贴切。

2.北京玉器花卉运用写实的手法,雕琢的花鸟、草虫,细腻逼真,一直在全国领先。

3.器皿玉器师承官作,在造型纹样方面,除仿宫廷玉器外,有所改进,造型多以熏、瓶、炉为主,全面师承和发展了薄胎及嵌宝压丝技术。

 

上海玉器

一百多年前,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,玉器业也在上海有了发展。当时,苏州、扬州等地的玉器匠人大量流入上海,或受雇于作坊,或个人劳动,从事玉器生产。流入上海的玉器匠人分为扬帮和苏帮,都承袭了扬州和苏州玉器的做工。扬帮专作件活,被称为“洋装”派;苏帮专作首饰花片,被称为“本装”派。除此外,和北京—样,上海还有专作仿旧的古董装派。上海玉器有六大类,即器皿、人物、花鸟、兽、花卉和首饰素石。

 

玉器特点:

1.上海的玉器人物、动物、花卉、花鸟很有特点,在形象上追求写实,在动态上追求线条美,在工艺上则平洁细腻。

2.上海玉器器皿有直接仿青铜器的,有借鉴青铜器造型变化出来的,也有依据传统风格创作的。作品布局匀称,线条板直、流畅,棱角锋利,给人以挺拔感,具有高雅、严谨、秀丽的风格,做工精细。

 

江苏玉器

江苏玉器业发展兴旺,其中扬州玉器的规模和技术处于领先地位。扬州玉器虽然历史悠久,但新中国成立前长期衰落,艺人多流奔他乡谋生,以去上海最多。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得到恢复,逐渐形成全国知名的玉器生产基地之一。现在扬州玉器品种齐全,有较高水平的精品生产工艺,为国内外瞩目。近年来又发展山子雕,很受欢迎。其他人物、鸟、兽、花卉产品多取南方造型,但也吸收了北方玉器的特点,正在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。

 

玉器特点:

1.江苏玉器器皿多链子和炉塔造型,玲珑剔透,大件作品层出不穷。

2.南方炉的造型和北方不同,北方圆润,南方凹脖端肩收腹,两头和顶板挺,有的有五活环,或塔和炉造型相结合,也称五环炉、塔式炉等。

3.扬州著名作品玲珑塔,制作细腻匀称,秀丽纤巧;扬州山子雕用料讲究,工艺细腻。

 

广东玉器

广州玉器历史悠久,技艺水平也较高,自鸦片战争以后广州商业贸易繁荣,珠宝交易与京城、内地相比更为方便自由。广州的长寿路有“玉器墟”、“天光墟”,专门从事玉器生产,作坊和店铺很多,生意十分兴隆,其境况和北京、上海有相同之处。

 

玉器特点:

广州地理位置好,信息来源快,品种变化较快捷,销路一直稳定。生产品种除各种首饰、花饰外,还有相当批量的新颖陈设艺术品。工艺上以镂空雕刻见长。

 

天津、河北玉器

天津在清代就是一个重要都市,皇室多有要员驻扎在这里,玉器业也很兴旺。帝国主义在天津的教堂、洋行,大量收集中国古玩古董,运往国外,促进了天津玉器店铺和修理业的发展。新中国成立后,天津特种工艺品厂建成,生产人物、器皿、花卉、鸟兽等工艺品。因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力量,产品质量能稳定在较好的水平,是中国玉器生产的重要基地。

河北省有一些县市玉器厂或家庭手工业发展迅速,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一些有特色的玉器产品。

 

玉器特点:

1.天津花卉雕刻受北京工艺影响,讲求写实、轻巧。

2.河北玉器以制作仿旧玉器居多,如有喜庆意义的仿旧玉器,就受到欢迎。所用玉料多是产自辽宁的玉石,因颜色泛青,常被用来制作仿旧作品。

 

河南玉器

河南玉器也有悠久的历史,明清时代,河南玉器生产只限于南阳地区。新中国成立后,玉器业又兴旺起来,除南阳建有玉器厂外,郑州、镇平、密县、安阳、淅川、焦作也先后建厂。尤其是镇平,从业人员普及到家家户户,产品有人物、动物、花鸟、器皿等。

河南密县出产河南玉(密玉),南阳出产独山玉,淅川县出产黑绿玉和虎晴石,丰富的玉料资源活跃了河南玉器业,支援了全国玉料的料源。河南玉器发展迅速,从业人员遍及全国。玉器作品以独山玉著名。

 

其他地区玉器

东北盛产玛瑙和岫玉,除供全国玉料外,还为发展本地玉器业提供了充足的料源。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,在锦州、沈阳、抚顺、阜新、岫岩县、长春、齐齐哈尔、哈尔滨等地建造玉器厂。产品以玛瑙、岫玉为主,兼作其他高中低档料的玉器。

其他省市也有大小玉器厂,分布在湖北、四川、陕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新疆、江西、山西、云南等地。截止到1980年,全国县以上玉器厂有近一百个,从业人员达三万人。

1985年以后,由于改革开放,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,玉器业受到冲击,老厂技术力量开始分流,发展了个体经济。新兴的玉器商家和外商购买原料,发展了玉器加工业,这些变化使老的生产格局被打破,新的生产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中。

相关文章